
来源:党政办公室 时间: 2025-11-21
11月21日,岳阳市中心医院内上演了一场温暖的生命接力——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32302班21岁学子鲁湘州同学,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为远在北京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。捐献期间,副校长张莉率学生处、党办负责人专程前往医院看望慰问,高度赞扬其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,并现场为他颁发“校长奖学金”,以表学校对其义举的肯定与鼓励。


作为来自湖南湘西龙山的青年学子,鲁湘州的善举并非偶然,而是我校长期培育“德技并修”人才的生动体现。在校期间,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:学习上勤奋刻苦,不仅斩获校级一等奖学金,还获评“校园学习之星”;实践中积极创新,在“挑战杯”省级竞赛、“金种子杯”等赛事中屡创佳绩;综合素质全面发展,曾在校级朗诵比赛中展现青春风采。正是这种追求卓越、向上向善的精神底色,让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,成为生命的“摆渡人”。
这场跨越千里的生命缘分,始于两年前的校园无偿献血活动。当时刚入大一的鲁湘州,主动伸出手臂献血,并将血样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(中华骨髓库)。2025年9月10日,当接到中国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电话时,他“下意识地答应”,这份不假思索的善意,开启了生命接力的序章。
此后,鲁湘州主动了解捐献流程,克服内心忐忑,于9月20日完成高分辨采样,9月30日确认高配成功。当听闻曾有患者未能等到捐献机会,他心情沉重地为陌生患者祈祷;11月8日确定捐献日期时,他坦言“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”,并坚定表示:“用我微不足道的血液,换取一个人重获新生的机会,一切都值得。”朴实话语间,尽显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。

副校长张莉在慰问时指出,鲁湘州同学的行为不仅践行了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“强国有我”的誓言,有力打破了外界对年轻一代“娇生惯养”的刻板印象。学校将以鲁湘州同学为榜样,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培育,引导更多学子在成长中涵养大爱精神,在奉献中彰显青春价值,让“担当”成为现代学子最鲜明的青春标识。
